网站首页 > 省内经验

济源攻坚克难 “盘活一批”“沉睡”资产焕生机 群众“呼声”变掌声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烂尾工程、停滞项目等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济源把“盘活一批”作为重要载体,逐渐探索出多种有效模式:嫁接重组、激活复产,对现有资产和资源具有一定价值但无法恢复生产的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盘活资产,提升效益;拓宽市场、释放产能。对经营困难但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鼓励其通过技改实现产业提升或转型发展;收回处置、腾笼盘活,对长期停建项目依法依规实施清理,为新引进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清理整治、关停退出,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实施破产清算……

  与此同时,济源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从源头上把住资产闲置低效运转的关口;强化土地供后监管,坚决杜绝“批而未供”“未供先用”现象;全面考察新引进项目的各项指标,坚决避免二次闲置问题的发生。

  得益于“盘活一批”工作推进,一批因缺乏资金长期停滞的项目活了起来,一批因企业产能不足、亏损经营而长期闲置的厂房设备用了起来,发挥出了新价值。据统计,济源共有308个闲置低效项目,涉及用地2万余亩、厂房面积73.3万平方米。目前已盘活82个,有效利用闲置厂房40万平方米、低效土地近7000亩。

  “盘活一批”,活了企业,暖到人心,也考验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济源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躬身入局,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不仅着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化解了一批信访矛盾焦点,更在破解难题中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能力本领,锻炼了过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