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内经验
南阳市市场监管局——简政放权 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日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振玺做客本报《“七问”直击痛点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七谈》党媒访谈厅,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简政放权促发展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8.31万户,全市累计存量市场主体62.13万户,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0%,其中企业同比增长16.4%。
“因新旧动能转换叠加疫情影响,全市市场主体增速呈现逐年放缓趋势。究其原因,是企业开办便利度与全国最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审批流程没有实现最优;‘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作用发挥还不到位;知识产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凸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机制需要完善和拓展。”张振玺一针见血地说。
张振玺说,在去年开办企业全流程1个工作日的基础上,自今年9月1日起,全市开办企业总时间压缩至4个小时,将开办企业的5个环节合并为1个环节,将免费印章赠送由2枚扩展至5枚,将简易注销登记的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极大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为推进个体工商户登记一件事同城通办智慧审批,创新机器换人审批新模式,市场监管部门研发的“个体登记智能自动审批系统”自助服务机分别在宛城区、卧龙区行政服务大厅等中心城区10个地方同时投入使用,选取个体从业65个高频事项,将全流程交由机器自助完成,从申请到领取执照只需5分钟时间,打造“家门口办事圈”。
“目前,我们已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张振玺说。我市已上线运行了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系统,打通了南阳政务服务网、国家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南阳治安印章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等系统,形成数据闭环,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制作、发放、使用服务体系,打通了“一网通办”痛点、堵点,做到“网上办、不见面”。
放管结合促公平
“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的努力方向。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市场监管局切实履行牵头职能,推动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全覆盖和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
张振玺介绍说,今年,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梳理16个市直部门检查事项共197项,制定抽查任务170个,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创建并执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144个,联合抽查任务数量居全省第一,已联合检查市场主体201户,减少对企业抽查频次270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双随机”抽查结束后,及时、完整、准确公示抽查结果,实现抽查检查结果政府部门间互认,通过信用公示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形成有力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自觉性。
优化服务促提升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如何当好企业的“贴心人”“服务员”“金牌店小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振玺说,瞄准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和服务企业的断点,我们制定了《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举措》,包括构建高效便捷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标准引领、促进食品行业规范提升、支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培育和保护、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等10条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上,张振玺说,我市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大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保护。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知识产权跨部门联合执法,全市知识产权大保护、同保护、快保护、严保护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