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举行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变“层层申报”为“直达快享”,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都不跑”,真正推动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活力。8月9日上午,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市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人社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把推进政策直达快享作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万人助万企”活动的重要抓手,研究出台《焦作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未享追责机制。
完善了“条块结合”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五项措施”抓落实、“五种形式”抓宣传、“五项机制”抓整改。“五项措施”抓落实,即健全工作体系、建立政企两库、搭建智能平台、设立企业服务专员、集中上门服务。“五种形式”抓宣传,即召开一批发布会、发布一批“微视频”、推出一批“云课堂”、发放一批“口袋书”、制作一批“明白卡”。“五项机制”抓整改,即问题收集、问题台账、问题分包、问题处理、问题追责。
奠定了“政策找企”的工作基础。突出“政策库”“企业库”两库联动,聚焦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五大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了第一批惠企政策、企业(项目)和包保干部“三个清单”,涵盖104条政策、2537个企业、1206名包保干部。
凝聚了“直达快享”的工作合力。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正在建设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政策梳理归集、精准匹配、主动推送、快速兑现全过程智能化。市人社局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数据智能比对,加快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市民政局抢抓全省纳入国家普惠养老再贷款试点范围的机遇,积极争取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项目。
其一: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按照边建边用、边完善边优化迭代的建设思路,分级分类分步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建设,让企业更精准、更全面、更便利地享受政策红利。
根据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方案》精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担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建设工作。该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业团队,深入调研了解省内外地市成熟的技术方案,初步确定“1+2+3+4+N”的建设思路:“1”是搭建一个集“政策推送、咨询回复、在线办理、问题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平台。“2”是建设“政策库”和“企业画像库”两大数据库。“3”是梳理出名单类政策、条件类政策、暂时难以数据化类政策三类政策清单。“4”是实现四个转变,通过对惠企政策归集分类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通过系统自动匹配变企业“层层申报”为“直达快享”;通过平台自动审核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也不跑”;通过把政策精细化、颗粒化分解、测算,变政策制定粗略预估为政策制定科学精准。“N”是分批分层上线N项惠企政策,实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推动国家、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建设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平台,将通过精准匹配,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通过数据核查,实现企业被动申请向系统自动匹配转变;通过系统智审,实现人工层层审批向平台自动审批转变;通过政策测算,实现政策制定粗略预估向科学精准转变,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扶持条件。
其二:援企稳岗创新服务 政策红利快速释放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疫情的不利影响,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创新经办服务模式,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助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红利快速释放。政策实施以来,市人社局全面推广缓交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失业保险费降低费率“直兑直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6月份以来,我市3786家符合稳岗返还政策企业通过“免申即享”途径,获得资金6389.46万元,惠及职工17.75万人;全市105家企业通过“即申即享”缓交社会保险费共计2312.13万元。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1055.53万元,就业见习补贴554.52万元。
政策宣传积极有力。市人社局创新推出全市人社系统“一人一企”联系服务机制,每位在编人员分包一家规上企业和至少3家其他市场主体,定期走访联系,重点宣讲助企纾困政策,现场指导企业申报办理相关业务,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逐项梳理国家和省出台的适用于我市的各项人社惠企政策,按优惠事项名称、政策概述、申报方式等要素编制我市人社惠企政策指南和“口袋书”,并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今年年初以来,共发布相关信息6981条。
经办服务持续优化。为使好政策尽快落地,市人社局不断优化简化经办流程,依靠信息化手段,变收取材料为数据比对。各级人社部门对内贯通就业、社保等信息系统,对外打通税务等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直接按照政策条件进行大数据比对,精准确定企业清单。
其三:打出减负“组合拳”助企纾困再加力
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助企纾困稳岗位保民生政策,通过“降、缓、返、补、助”,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减负纾困力度。
一是降,即延续降低费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
二是缓,即加大缓交社保费力度。对餐饮、零售、旅游等特困行业企业,实施阶段性缓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同时,将政策适用范围扩展至所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养老保险费缓交至2022年底,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交期限不超过1年。缓交期间免收滞纳金。
三是返,即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对大型参保企业去年裁员率不高于5.5%的,按去年实际交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对参加失业保险的中小微企业去年裁员率不高于5.5%(30人以下裁员率不高于20%)的,按上年度实际交纳失业保险费的90%顶格返还。
四是补,即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补贴。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单位,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就业见习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对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交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按其单位实际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是助,即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符合财政贴息申请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可申请最高20万元贷款,合伙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申请最高150万元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0万元的贷款。
其四:多措并举 纾困解难助房企
6月27日,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其中购房契税补贴是这次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次购房契税补贴针对新建商品住房、商业性用房、之前购买的商品房进行补贴。契税补贴办理时间截至2023年6月30日。
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若干意见》第六条明确要落实好商品房预售制度。对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装配式建筑,在形象进度达到正负零并满足其他预售条件时,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建工程抵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房管部门办理抵押合同网签备案后,可以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若干意见》第七条明确,要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购房人交纳的定金、首付款、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发放的按揭贷款等商品房预售资金,全部直接存入资金监管账户,用于有关工程建设,实行资金全过程监管。对于信用佳、风险可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在资金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凭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国有担保公司保函,替换不高于保函金额的预售监管资金,帮助企业释放流动性,支持开发企业健康发展。
其五:积极争取资金助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市民政局根据养老服务机构在融资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实际运营模式及资金需求状况,加快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焦作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投入1000亿元的贷款支持养老服务发展。今年,河南省被央行纳入国家5个普惠养老再贷款的试点范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市发改委、民政局、金融工作局下发《关于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的通知》,试点期限暂定两年,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实施。
7月中旬,市民政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发改委、金融工作局和试点金融机构、养老服务企业代表召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推进会,切实帮助养老服务机构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全市民政部门已争取国开行贷款资金2.1亿元,正在争取国开行贷款资金6亿元,拟定9月底发放到位;正在申报普惠养老贷款项目86个,贷款资金24.4亿元,资金合计32.5亿元。
据悉,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范围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是应为企业法人,或者政府支持且存在明确偿还模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二是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款)不得超过70%;三是经“信用中国”网站查询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四是向政府书面承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执行政府确认的普惠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五是贷款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普惠养老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