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用心用情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东林一席谈

 

“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主要衡量一个地区实施就业监管的灵活性,涉及招聘、用工、解聘、提供就业服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等方面。在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排名比较靠后。如何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和维护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东林。

问: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打造有温度的就业环境,对助力高质量就业至关重要。请问,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相关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

答:2021年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相关工作在四个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失业人员服务水平仍需提升,二是劳动保障监察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能力和联合调解有待强化,四是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问:针对这些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市人社局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

答:围绕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存在问题和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要求,以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城市为坐标,从顶层制度设计破题,发挥创新精神,推动劳动力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大起底、大优化、大提升,全力以赴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了就业服务机制,为失业人员提供精准识别、精准指导、精准匹配、精准支持的“四精准”就业服务;建立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通过事前“摸查服务”、事中“线上服务”、事后“跟踪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简化失业登记手续,畅通政府网站、微信端、手机APP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失业登记办理渠道,实现失业人员提供有效身份证并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在线办理、即时办结”。

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维权渠道,向社会公布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电话、二维码和网址,健全全市联动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劳动者维权诉求;推进执法检查工作常态化,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要求,进一步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材料审查力度,及时发现纠正违法行为。

三是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设立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当事人快捷申请法律援助;探索“要素式”办案改革,优化传统办案模式,压缩裁决文书数字篇幅,提升庭审效能。

四是开展疫情防控劳动关系指导,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风险。学习先进城市做法,完善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开展涉疫情劳动人事争议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帮助重点企业规范劳动合同、调处劳动争议,建立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指导机制。

问:一项项措施落地后,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我市失业人员服务水平、劳动保障监察水平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失业金办结时限实现即办即结;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保持在全省前列。

问: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方面,下一步还有哪些跟进措施?

答: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评价反馈问题,企业、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自查问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持续推动指标整改提升。

一是补短板强弱项,高标准严要求。对标省内外营商环境评价先进标准,进一步提升市劳动力市场监管领域“互联网+”信息归集率,持续加强与上级部门和配合单位的沟通联系,把人社部门各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牵头单位,切实承担起牵头责任,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班,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政策措施细化、任务推进落实。

三是强化工作职责。围绕《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整改提升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聚焦实际问题,列出清单、挂账推进,明确具体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有序推进、按时完成。积极创新机制,打造工作亮点,把惠民利企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实。

四是注重宣传引导。注重听取企业及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政策宣讲、专题培训及新闻媒体、网站、微信等,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宣传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