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区快讯
修武县: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破圈”
营商环境“破圈”——全国首创“整县打包”电力交易助企降本增效;全省率先对涉企收费检查规范整治;选派20名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谁错失修武发展的宝贵机会就敲谁的饭碗”……修武锐意改革,剑指“中梗阻”,破解“办事难”。
高能级文旅“破圈”——云台山景区首发虚拟数字人“刘伶”,开启元宇宙世界奇幻旅程;岸上小镇国风国潮,精品民宿个性多样,古典和时尚交融辉映……修武文旅为“山水富城 文武福地”增光彩、作典范。
粮食高产“破圈”——经现场实打实收,今年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超高产攻关田小麦最高亩产981.1公斤,再次刷新小麦单产全国最高纪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小县把“粮安天下”扛在肩。
一次次“破圈”的背后,是修武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破冰”!
墨守陈规,永远不会在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只有敢闯敢试,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站到“C位”。
修武审时度势,绘就科学发展蓝图: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工业强县更是首次作为经济发展硬核支撑,成为“三大战略”重中之重。
一子落,激活一座城。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个个锐意革新,一系列创新机制,一桩桩服务实事……立志破局,只争朝夕,修武干部群众焕发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思想“破冰”激发创新活力。
全市首家上线智慧办税微厅;全市首家挂牌出让工业用地“标准地”;全市首家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全豫通办”业务;全市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围绕开办企业、政务服务等27个指标,组织42个县直单位推进803项改革创新举措。
紧盯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向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力,推广宽窄行种植、规范化播种等17项新技术,高产“天花板”一次次被突破,修武成为育种专家们挖掘新品种潜力的“试验场”和验证农业新技术效果的“数据库”。
思想“破冰”增强发展动力。
发放简明易懂“口袋书”帮助企业懂政策、用政策;人员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倾斜,向全国招纳两名英才正式签约落户县经开区;企业服务专员上岗以来相继为23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办证、用电等问题78个。
拿出3398万元“真金白银”,兑现中央、省、市、县惠企政策奖补资金;两次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2家企业共与金融机构签订19.34亿元合作协议。
1亿元专项资金、一揽子纾困政策,积极破解疫情下的文旅发展困境。设立1亿元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扶持重点文旅项目开发、旅游产业配套建设、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宣传促销、人力资源培训等。
强力实施“八大行动”,制定支持文旅发展27条措施、文旅业纾困10条等一揽子政策,推出百万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减免、旅游产品促销等系列活动。今年6月份以来,旅游收入、游客人数快速回暖,日接待游客持续破万,民宿周末入住率达80%以上。
思想“破冰”提升城市磁力。
“修武不但有好山好水好生态,这里的营商环境更是给了我太多的惊喜。经过多方考察,我们决定将公司总部落户修武。”河南丰樾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强强对修武县的“好环境”赞不绝口。
修武的“好环境”来自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云台山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7%,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群众生活舒心有品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更多蓝天白云回归,生态优势成为修武的发展底气。
修武的“好环境”来自有口皆碑的营商环境。该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响亮提出“营商环境要当焦作第一,跻身全省前列”。县委书记胡小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松任“第一服务官”专班推进,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关注的工作格局。
一系列制度创新,优化了流程、精简了材料,破解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是用翅膀来投票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来投票。一个个“金凤凰”纷至沓来:年产100台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年产150台智能矿机设备项目、年产2亿颗锂离子电池项目等顺利签约落地。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签约招商项目48个,总投资7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谈项目47个,总投资69.4亿元,近期有望签约落地的项目19个,总投资3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