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区快讯
山阳区金融工作局:“红色金融”服务润企
一、创建背景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收入断崖式下跌、资金链紧张,融资难、融资贵和不敢贷、不会贷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迫切需要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山阳区金融工作局秉持“为企业办好事,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党建+金融”的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全市首家“红色金融e店”,在党建引领下,努力实现“服务更好、作风更实、资源更优、体验更佳”的目标,让金融服务和金融政策的“活水”延伸到每一个“微观经济细胞”。
截至目前,“红色金融e店”已在山阳区正式挂牌8家,吸引辖区11家银行参与提供金融服务,成功为700余家个体工商户解决资金难题8586万元,为5000余人次提供金融咨询。该典型做法在省委《工作交流》第191期刊发,同时被河南省万人助万企在第86期简报上宣传报道,被焦作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办进行专题刊登。
二、主要做法
1、建强金融阵地,资源“聚起来”。“红色金融e店”借助党建综合体资源、服务、人气聚集的优势,实现与党建综合体阵地共建共享。一方面,银行机构借助党建综合体可以及时了解党员户、入党积极分子户等优质客户群体;通过园区管委会或者党建联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诚信信息、融资情况等,更精准地服务优质客户。另一方面,“红色金融e店”将服务制度,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服务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星级评定结果等信息上墙,对党员身份重点标注,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方便随时联系,及时提供高效服务。
2、整合金融人才,队伍“强起来”。山阳区创新推出“1名店长+1名副店长+1个店小二+N个金融专员”的“3+N”服务模式,区金融局局长、副局长分别担任店长、副店长,工作人员担任店小二,同时邀请辖内各金融机构王牌业务经理担任金融专员,通过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金融干部队伍,使金融服务可感可得,市场主体融资便利度、金融服务质效、普惠小微贷款业务覆盖面显著提升。
3、健全工作机制,服务“活起来”。为真正发挥“红色金融e店”阵地作用,及时对接企业需求,实现常态化联系服务,建立“月对接、季宣传、年度座谈”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一次政金企线下对接会,宣讲金融知识、金融政策,介绍不同类型的优质普惠金融产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每季度开展一次金融宣传周活动,针对专业园区商户需求,开展融资专业知识、财税保险知识、个人理财知识、法律专业知识讲座以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等多种类型金融活动,提供360度无死角、全覆盖金融服务;每年组织一次金融座谈沙龙,邀请园区个体工商户、相关工作人员和金融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寻求最优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开辟融资新渠道。建立企业需求和对接成效“两本台账”,及时了解金融服务企业情况,实时记录对接进度,动态跟踪对接成效,在保证日常管理的同时,确保每一次金融服务都能落细落实,确保每一个融资难题都能及时化解,确保每一家企业都能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4、开展星级评定,信用“升起来”。从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对接速度、宣传力度、专业程度、产品创新度、配合灵活度等多层次多方面出发,对每位金融专员进行星级评定,每半年评选一位“最美金融专员”。每个金融专员的评定结果都在服务栏中进行展示,实行动态更新,形成比优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经验启示
1、必须坚持党建领航,持续释放红色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百年来,我们党领导金融工作总是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科学的道路,确定正确的航向,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山阳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设“红色金融e店”,强化党建与金融工作融合互促,推动金融服务阵地前移、资源下沉,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金融工作同向同力、同频共振。
2、必须建立常态联系,精准解决资金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难题,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面临着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需求萎缩、融资能力下降的现状,融资问题更加凸显。让企业了解多种金融产品,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也让金融机构掌握更多企业的金融需求,明确提供资金支持方向,成为实现银企共赢的关键。山阳区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掌握企业的实际困难,当好银企合作的“联姻人”,推动银企双方深入了解、直接交流,特别是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倾斜力度,促进金融机构做服务企业发展的“贴心人”,为破解融资难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高效提供多元服务,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全力以赴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聚焦银税合作、普惠金融贷款、小微企业融资、企业满意度等营商环境评价重点事项,不断优化提升“获得信贷”水平,使金融甘霖精准浇灌到每个有需求的企业,力争在2022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信贷”指标再创佳绩。坚持“企业家为大”理念,深入基层群众、倾听企业呼声,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