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市发改委:打造“两端两链一闭环” 构建项目建设高质量服务保障体系
近年来,焦作市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从项目服务的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打造投资项目“审批端一站式服务链”和“申报端集成化管理链”,以全过程帮办代办为抓手,形成贯穿项目投资决策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运营期四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为提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益、工程质量和运营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以政务服务网为依托,打造审批端一站式服务链
全面整合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综合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政务服务网实现项目策划、审批、监管“一网通办”,焦作市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70个压减至最短11个,申报材料由220余份精减至最少32份,全流程用时由254个工作日压减至政府投资最长60个工作日、最短3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最长45个工作日、最短5个工作日,焦作市投资项目事项办结率位居全省首位。
(一)探索“项目谋划+策划生成”,下好投资决策“先手棋”。健全项目谋划长效机制,出台《焦作市重大项目谋划“862”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八大领域,围绕六类政策,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个数动态保持在2000个以上;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库、前期预备库、开工建设库、竣工达效库,安排8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专项用于提升项目谋划深度,及时将前期预备库项目信息推送至策划生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拟建项目基本数据实时与系统内13项规划数据、17类数据图层进行比对,梳理出项目实施制约性因素、项目前期审批事项、办理条件等关键信息,先后为焦作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及研学中心等116个新改扩项目开展策划生成,有效提升了项目谋划精准度。
(二)坚持“创新审批+定制服务”,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推动不见面审批,实施“网上收件+容缺受理+在线踏勘+远程评审+并联办理+电子证照”,先后为26个总投资153.2亿元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不见面办结。开展“多评合一+容缺办理”,在全省率先搭建“多评合一”网上申报平台,34个评估事项可同步申报压缩评审时间,公布第一批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事项清单,发改、自然资源规划等8家部门38个审批事项容缺办理出具预审意见,推动技术审查先行一步,有效压缩审批事项转换时间。探索项目前期“一件事”定制服务,先期整合可研、节能、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环评、水保等5个高频事项,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府部门统一收件、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送达、统一归档,为焦作市十一中学迁建等项目开展“一件事一次办”。
(三)用好“信用承诺+过程监管”,做好项目建设“护航员”。出台《焦作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办法》《焦作市“356”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节能审查快速通道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全市“1+14+11”承诺制改革政策体系,对符合条件项目在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工程规划许可、节能、环评、破道破绿等事项时采取豁免办理、先建后验,变“一摞材料”“一堆证明”为“一张申请表”“一纸承诺书”。按照“政府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模式,对煤炭储备基地、骨料线等3个试点项目完成信用承诺审批,积累改革经验。同时,加强网上调度和线下核查,对违反承诺的项目及时纠正,并将违法行为及处理信息通过信用平台向社会公示,引导项目依法依规建设。
二、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引领,打造申报端集成化管理链
针对项目建设第三方服务专业性较强、碎片化分割、统筹难度大等问题,焦作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项目单位通过一次招标实现各专项咨询服务的集中采购,进一步优化管理界面、缩短建设周期、提高项目质量,全市2年内立项项目开工率位居全省首位,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分居全省第3名、第5名。
(一)锁定需求抓供给,明确实施路径。针对建设单位迫切希望解决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人员、项目招标耗时长、不同咨询单位推诿扯皮等问题,焦作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地级市《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试点模式、组织实施、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鼓励建设单位将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总体策划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务、中期评估、绩效评价及验收移交等全流程服务事项业务打包,委托一家或多家联合具有综合能力的工程咨询单位实施,为焦作市探索破解工程咨询市场供需矛盾、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致力贯通抓融合,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与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多评合一”等创新审批模式衔接,形成叠加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同时建立涵盖市本级及县(市)区发改、住建、生态环境等2级、88家部门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辅导机制,将原碎片化的工程咨询服务深度融合,为建设单位提供快捷高效的指导服务和审批机制。在建设单位咨询前期手续办理时,采用案例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介绍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优势,鼓励建设单位探索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先后为焦作市武陟县嘉应大道等四条道路、武陟县幸福学校等项目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缩短招标等环节1个月以上。
(三)紧盯目标抓培育,推进试点先行。广泛收集市本级、11个县(市)区项目基本情况,及时跟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投标委托、服务内容、服务架构等事宜,归纳并提出完善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在焦作市商务中心区地下管廊综合舱、大沙河绿化工程、再生水、城市花园等6个项目中,分别由一家单位实施勘察、设计、监理等,涉及房建、再生水、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技术研发、化工医药等6个专业门类。同时,重点加大房屋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工作,对正阳花园、业余篮球学校改建等5个项目实施了勘察、设计、造价等全流程咨询服务和报批报建、招标代理、工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事项的具体工作,涉及项目投资2.85亿元,满足了建设方多样化需求。
三、以全过程帮办代办为纽带,打造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针对审批端和申报端两个链条衔接不畅、打滑错位、低效传动等问题,焦作市创新建立“全科代办员+项目首席服务员+部门业务专办员”的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体系,通过一站受理、全程跟踪、协调督办,“帮”出温暖、“代”来便捷,架起了审批端和申报端之间的暖心桥梁。
(一)建好“三支队伍”,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是建好全科代办员队伍。从主要审批部门新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新分配转业军人等群体中选拔120人,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全职负责联系首席服务员、业务专办员,并做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代办工作。二是建好首席服务员队伍。从纪检、组织、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单位分管副职、后备干部中选拔240人,分包全市320个重点项目,并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对口“全科”服务。三是建好业务专办员队伍。市、县两级各审批服务窗口指定1名熟悉业务人员,组建部门业务专办员队伍,完成项目审批的前期介入、咨询辅导和预审查等工作。
(二)落实“三大机制”,实现服务“零门槛”。一是规范代办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在全市推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的实施方案》,制定帮办代办管理规范,明确代办员岗位职责,为代办员配备统一规范的标识,设置代办项目服务跟踪卡,严格按照“主动对接→委托受理→任务分配→双方对接→正式交办→定期反馈→代办完成”的程序进行,不断提高代办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常态化培训机制。聘请省内外资深营商环境、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审批部门业务骨干授课,参训人员300人次,培养了一支业务熟、能力强、态度好的帮办代办队伍。三是多元化评价机制。健全帮办代办评价反馈制度,赋予企业群众评估评价权,针对整个项目及具体帮办代办事项服务情况开展“好差评”,将帮办代办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倒逼帮办代办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三)实行“三个帮代”,实现服务“零时差”。一是精准帮代。县级干部累计带队上门走访1000余次,面对面征求企业意见,以项目审批流程图为蓝本,对审批业务次第办理流程、单项业务最佳准备节点、多项业务统筹推进方案等进行专业推演,提出解决方案,列好帮办“提纲”,“一对一”精准服务。二是网上帮代。构建线上线下帮办体系,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焦我办、企业纾困360、有诉即办等网上平台,提供电话咨询、智能导航、网上快速智能问答等在线交互帮办服务,上线以来共接收群众诉求40.69万件,办结率99.92%。三是全程帮代。从企业开办、土地招拍挂、项目立项直到竣工验收的行政许可及其他事项全部纳入帮办代办范围,创优“企业设立+公章刻制+银行开户”企业开办“一件事”、惠企政策免审即享、“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特事特办”等举措,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为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1469个,解决了项目建设用电、用工、用料等棘手问题,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