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本市政策

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1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对标全国、全省先进指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维护市场秩序、推进法治化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下大力气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造出了企业“首席服务官”、智慧金服、“企业纾困360”平台等一批企业服务“焦作品牌”,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营商环境评价情况

今年2月24日,省政府正式公布全省2018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我市总得分为70.82分,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8位,位列郑州、洛阳、鹤壁、许昌、漯河、濮阳、开封之后。

从三个维度看,我市体现城市监管与服务质量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全省排名第4位,反映城市投资吸引能力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全省排名第8位,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效率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全省排名第14位。

从评价结果看,18项评价指标中,我市有7个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其中,缴纳税费全省排名第1位,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全省排名第3位,跨境贸易、政府采购位列全省第4位、第5位,办理破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位列全省第6位。但我市在全省整体排名不够理想,特别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招标投标、获得用水用气5项指标排在全省12名以后,距国家和省内前沿指标差距较大。

从反馈内容看,我市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如部分领域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负担仍需持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仍需破解等等。特别是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效率的8项评价指标除缴纳税费、跨境贸易、办理破产排名靠前外,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5项指标全部排在全省9名以后。如2019年初评价时,我市办理建筑施工许可需要22个环节,比全国最好的广州多12个环节;时间为168天,比全省最好的安阳市多46.2天,比广州多119.7天。再如评价时我市开办企业时间为5天,比全省最好的驻马店多1.5天,比全国最好的广州多3天。

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一是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市委书记王小平多次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批示指示,去年12月17日,专题调研并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要求以落实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为抓手,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市长徐衣显高度关注营商环境工作,特别是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公布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责成相关单位迅速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全力整改。二是科学构建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49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等17个专项工作小组。三是全面加强政策支撑。先后印发了《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焦作市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激励、创新引领,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不断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四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综合运用季度报告、半年督查、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督促各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对29家政务服务部门和4个公共服务单位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评议,在全市营造共同关注、支持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五是全面开展对标优化。结合全省评价结果,迅速高标准制订整改提升方案,提出2020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总目标,通过召开整改推进会、邀请专家辅导、开展督查督办等措施,大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持续深化国家级行政审批试点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录入审核工作,在省第五次“放管服”改革工作例会上我市作了唯一典型发言。二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10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大幅简化市场退出程序。三是实现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25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95个工作日,最短45个工作日可完成,在全省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打通不动产登记中心、房产中心和契税之间的数据壁垒,不动产登记时效压缩至3个工作日,90%的业务8小时办结,7项业务即时办结,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投资项目“容缺办理”模式创新开展,为南水北调绿化带等17个市本级审批项目每个项目节省半年以上审批时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三)提升服务水平,畅通利企便企绿色通道。一是全面推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了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直单位选调副县级干部担任市级20家企业“首席服务官”,县(市)区选调副县级干部担任县级306家企业“首席服务官”,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在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各级“首席服务官”深入一线,着力破解企业开工难、用工难、资金难等关键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汇总国家、省出台的政策文件、指导类通知34个,收集2020年拟申请上级政策性资金项目792个,拟申请上报政策性资金615.1亿元;推荐102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有望获得央行再贷款支持35.41亿元。焦作供电公司、水务公司、中裕燃气等单位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从2020年2月至6月底,预计可降低企业成本合计1.28亿元。二是积极搭建助企解难平台。发挥智慧金服桥梁作用,累计组织67次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共为1424家企业放款2372笔,融资总金额376.4亿元,融资成功率高达84.3%。搭建全省首家“企业纾困360”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及网上监测、预判和管控。去年7月1日以来,共受理企业反映各类困难2083件,办结2006件。三是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深入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企业累计获得资金支持30.08亿元。加大政府采购定向支持力度,2019年政府采购金额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1.9%。

(四)降低运行成本,助力企业高效创新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全年累计减税22.7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12.8%。全年累计减征养老保险费2.9亿元。二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共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24项、下放4项、调整788项,取消中介服务事项88项、调整35项,共砍掉各类证明226项。三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760万元,下调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持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311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038万元。

(五)筑牢法治屏障,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一是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培育命名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1个,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10个,省级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3个。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积极推广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模式。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二是推动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68个市直部门及11个县(市)区实现连通,成功对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平台、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联合奖惩机制。三是强化市场开放制度保障。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程序,实现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持续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落地见效,平均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为5.87、4.19小时,分别较去年同期压减93.82%、81.97%。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50.3亿元,位列全省第5位。

(六)持续转变作风,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暨深化‘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全市共查摆各类问题3724个,问责360人,党纪政务处分233人。二是不断提升政务诚信。在全市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优化营商环境大清查大整改活动,创新出台双互赢、双承诺、双兑现、双退出“四双”工作机制,从源头和制度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三是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效率、法治、出彩”落实年活动,在全省率先建立高质量考核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市政府议事制度,严格遵守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定期到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竞争压力依然较大。从目前各地推进的情况看,我市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压力依然较大。全省评价结果公布后,郑州、开封等8个地市已相继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门峡、许昌开办企业所有事项已经全部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国内最短的已经是0.5天,而我市目前还是3.5个工作日。建筑施工许可需要由中介机构完成环节的相关费用仍未解决,用水用气环节还未实现零成本等等。

(二)改革内生动力仍显不足。部分单位存在因循守旧思想,怕麻烦、怕失误、怕担责、怕丢权力、怕得罪人,习惯按“条条框框”办事,工作中不求突破,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整改中,部分单位制订的方案针对性不够,操作性不强,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没有真正动真劲、下真功、见真效,部分落后指标仍未实现大的突破。

(三)“放管服”改革还不够彻底。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仍然偏多,事项“应进必进”尚未完全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1186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分中心大厅共计1117项,还有69项未进驻。审批环节、办理流程、审批时限还需优化,部分评价指标无论在审批时限、环节,还是在成本上,与全国、全省前沿目标都有较大差距。

(四)企业获得感仍需提升。各级各部门还没有完全站在企业端考虑问题,一些审批事项在形式上没有了,但又从另一个形式去进行管理。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用水用气、施工许可等事项还存在隐性环节,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差异化的政务服务措施还不够完善。不规范执法行为时有发生,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五)企业融资环境仍需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去年我市贷款余款1515.3亿元,仅排在全省第12位。特别是在当前受疫情影响,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还不能有效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条件要求严、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四、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要继续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目标,继续深入落实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拓展“企业纾困360”平台功能,进一步聚焦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持续纵深推动“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14项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攻坚行动,推动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从提高认识上再发力。紧紧抓住《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这一有利时机,多途径、多手段、多模式强化宣传,使优化营商环境理念深入各领域、各层级、各群体,切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夯实责任,从对标优化上再发力。各级各部门要以2020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积极借鉴国内、省内先进经验做法,认真开展对标整改工作。特别是在前期评价中排名靠后的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用水用气、招标投标等落后指标牵头部门,更要弯道超车,力求突破,后来居上。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提升政务水平上再发力。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缩承诺时限;大幅提高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比例,力争在全省率先推行“刷脸办”。要把企业便利度、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方向,继续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倒逼各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从降低成本上再发力。在开办企业、建筑施工许可等环节,逐步落实由政府或公共服务部门解决开办企业刻章费用、建筑施工许可由中介机构完成环节的费用,将供水供气管网配套到市政道路,不再向报装企业收取费用,实现本环节零成本。

(五)进一步创新举措,从优化服务上再发力。持续深入推进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搭建“首席服务官”网络平台,着力打造政府与企业家“零距离”“零时差”交流互动新模式,实现让民营企业家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探索将“企业纾困360”平台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努力在全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