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内经验
济源示范区突出四个创新赋能经济发展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引领型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已有100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021年推荐第一批4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二是做优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梳理完善科技创新制度,提升政府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已累计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补资金1363万元;落实市级科技奖补资金4415.16万元;通过“科技贷”为丰之源、济世药业等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1.26亿元。三是做强创新平台。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初步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技术研发和转化体系,其中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成为全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之一。四是壮大创新人才。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组织50名企业家赴中山大学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加强青年高层次人才战略储备,5人入选河南省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名单。持续加大对两院院士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