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力推行政争议高效化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法院行政案件收案数也呈现上升态势。然而,上诉率高、信访率高、申请再审率高、服判息诉率低的“三高一低”现象,一直是困扰行政审判的难点和痛点。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创立府院联合研判、法司联合协调、法检联合预警、引入行政听证的“三联合一听证”的行政审判模式,力推行政争议高效化解。

  府院联合研判 实现诉源治理

  打破僵局,需要形成合力。今年5月,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解放区人民检察院与解放区26家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争议网格化源头治理体系,开展前端治理。搭建信息互通平台,辖区行政机关将行政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形成行政争议的问题及时提出,区法院、区检察院发挥司法引导职能,促使行政权依法规范行使,达到“解决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联席会议,针对信息互通平台上出现的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通报,形成共识;针对可能或已经在辖区形成重大行政纠纷的问题,专题研究,达成共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运用这种方式,辖区被诉“大户”工伤认定类案件数量从2017年的31件降至今年的4件,诉源治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法司联合协调 促进争议化解

  有了联席会议制度后,解放区人民法院“乘胜追击”,不断扩大“朋友圈”。通过与解放区司法局的深度联合,将全区所有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以及各界力量纳入其中,为“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增砖添瓦。

  今年,焦作市解放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在解放区法院挂牌成立,各项规章制度上墙,每天都有一名专职律师担任调解员进行坐班,协调各类行政案件。

  王女士和其儿子杨大、杨二诉焦作市社保中心行政给付纠纷一案,就是在法官和专职律师的帮助下结案的。原来,王女士的爱人杨某于2020年12月的一天,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身亡,焦作市社保中心认定杨某为工亡,但抚恤金、补助金未及时下发,原因是杨某所在的单位已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如果焦作市社保中心将这笔钱下发到单位后,极有可能被法院冻结、划扣,王女士和杨大、杨二不同意市社保中心将这笔钱下发单位。同时,死者的母亲也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为此4人争执不下。

  此案件诉至法院后,行政庭在确认争议焦点和调解方向后,将案件移交至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律师经过几轮调解,初步形成共识,法官趁热打铁确定各方权责,最终在法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各方达成意见,案件得以撤诉结案。

  法检联合预警 督促自我纠错

  今年3月,因农民工保证金无法正常退还,河南省多家建筑单位和个人起诉焦作市一行政部门,在发现该行政部门存在行政管理瑕疵和不作为问题后,法院根据《解放区人民法院、解放区人民检察院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见》,将该问题及时通报给解放区检察院,法检两院共同协商、针对类案问题研究专项预警方案,并和该行政部门多次沟通联系,找出问题症结,引导依法行政,最终,八起案件均成功化解。

  诉讼程序中,有的行政机关“愿判不愿调”,对于法院的协调工作回应缓慢,不愿主动作出协调决定,将纠纷解决完全寄托于法院刚性裁判。

  面对以上这些现象,解放区法院引入法检联合预警制度,通过信息共享、合法性研判、风险预警、庭审监督、宣判听证等一系列意见、建议,将行政审判的庭前、庭中、庭后等工作与检察监督紧密联系起来。此外,对存在败诉风险的案件,法院及时向行政机关发出预警提示,并抄送区政府,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行政行为、杜绝形成“继发性”诉讼,防止程序“空转”,实现争议实质性化解。

  引入行政听证 实现服判息诉

  为有效提高行政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行政案件案结事了,今年4月,焦作市解放区政府出台了《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将负责人出庭纳入个人和机关年度考核,通过引入行政听证,让负责人了解相关案件、发挥决策作用,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打通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最后一公里”。

  在化解行政争议案件过程中,解放区法院抓住案件宣判的最后时机,由案件承办人评估各方当事人上诉风险值,对于判前评估值较高的案件,启动宣判听证。由区法院邀请区检察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参与宣判听证,对于听证形成的一致意见,行政机关应当将其作为决定是否上诉的重要参考,杜绝行政资源、司法资源的浪费。解放区法院运用上述案件审理模式,服判息诉率大幅提高,达到了70.6%,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解放区法院院长赵玉军说:“府院联合研判、法司联合协调、法检联合预警、引入行政听证,这就是我们创立的‘三联合一听证’的行政审判模式。相信有了这一机制作为保障,行政争议将真正得到实质性化解,也必将大力助推法治政府、法治焦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