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区快讯
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促和谐
近年来,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诉源治理和市域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在医疗纠纷化解、诉前鉴定、非诉讼纠纷解决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开启医患纠纷化解新模式
山阳区法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主动与第三方调处机构——焦作市医调委对接,将其纳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大格局,通过“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机制,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公正高效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量医疗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
诉至该院的医疗纠纷案件首先交由医调委进行诉前调解,医调委调解完成后法院会进行司法确认。法院和医调委的无缝对接,有效避免了患方反悔、医方不履行的情况出现。
自2015年3月13日调赔结合机制运行以来,在山阳区法院的专业指导下,通过诉前引导、诉调结合的方式,共接到医疗纠纷案件1370起,受理1364起,结案1326起,结案率达到97.21%,进入调解诉讼程序100%。医患双方在诉调结合的机制下申请司法确认730起,司法确认率100%,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满意率达100%。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达100%。
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该院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模式,将诉讼环节向前延伸,引导当事人首选非诉程序化解矛盾纠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和萌芽状态。
河南征云置业的8位业主,前期所交的车位费没有达到7万元,不能参与满7万元退还50%的车位费活动,他们在置业公司的通知下补交了不满7万元的部分金额,但置业公司却没有将车位费的50%退还他们,8位业主多次找置业公司协商却未得到有效处理,案件分流到该院诉前调解中心。调解员翟成义拨通征云置业电话,将8位业主情况告知征云置业,不断反复地做着双方沟通的桥梁,缓和双方矛盾,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和解。
“捍卫正义维护公平,为民解忧尽心尽力。”8位业主送来的锦旗上写着这16个大字,“感谢翟老师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大难题,没有您的帮助,这件事真的不好处理。”
目前该院已在诉前调解中心、医调委、金融调解委员会、焦作市保险行业诉调对接中心、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建立专属接待室,基本形成了具有山阳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资源整合实现诉与非诉快速对接
山阳区法院积极探索建立“诉非衔接”机制,坚持多元解纷“走出去”,推动建设法院主导的诉前联动机制。
2021年5月,该院向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焦作监管分局发函,请其协助成立金融、保险高级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20名金融、保险、证券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托互联网+金融+司法,发挥选聘业务专家的作用,就平等民商事主体之间因金融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进行调解,打造一站式金融司法快速处置平台。
该院还将触角延伸到辖区办事处、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社区或行业,建立诉调对接站(点)。目前已在街道办事处设立9个诉调对接站,在19个行政村、34个社区设立诉调对接点,共有调解员67名。今年以来,深入应用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引入24个调解组织,25名特邀调解员,在线调解案件839件。
诉前鉴定助力审判提速增效
山阳区法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司法技术工作站的工作程序。扩展咨询范围,为法官和当事人及时提供优质的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通过咨询,使那些在法庭没有调撤空间的案件,经过专业指导和答疑解惑得到了调撤。专业技术咨询的前置,有效遏制了乱鉴定、滥鉴定的现象,加快了鉴定速度,缩短了鉴定周期。
2017年至今,山阳区法院诉前鉴定案件788件、诉中鉴定279件、法院执行局移送的需要评估执行案件174件,未诉前鉴定技术咨询调解752件。“诉前鉴定和技术咨询工作站”通过专业指导后再行委托的鉴定结果达到了四个“无”,即:无鉴定中断、无鉴定程序空转、无错漏检、无信访上访案件。此项工作在2017年得到最高法院领导的肯定。
调解平台“三进” 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强基导向,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山阳区法院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活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法律咨询和矛盾化解服务,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官的入驻,不仅调解了邻里纠纷,还为居民普及了法律知识,让大量的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化解。真正做到“群众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法官参与社区治理,将法律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了贡献。目前已有14个社区进驻调解平台。
“小组织”实现“大作为”
在山阳区艺新街道成丰路社区,以“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为引领、以“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为基础平台,一室一站“两香”携手,坚持以“和”为主旋律,以“情”为主基调,发挥诉前家庭纠纷调解、和睦家庭教育引导、帮困助难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和家庭暴力取证等功能,既化解家事纠纷又传播良好家风,有效降低了山阳区矛盾纠纷增长率和万人起诉率,开启了家事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一对老夫妻育有三个孩子,在房子的分配问题上有争议,积怨已久。经过“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和法官的多次走访,安抚老人情绪,和老人的子女交流沟通,最终建议老人进行遗嘱公证。老人和子女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十分感谢你来帮助我们解决家里的矛盾,都说家务事难断,看来还得是术业有专攻,也感谢法院人员给我们讲法讲理。”当事人表示。
如今,以“双香调解工作中心”为示范,全市乡镇、街道共成立了78家家事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多元参与、司法保障、科技支持的府院联动格局。这是“枫桥经验”在焦作基层社区的生动实践。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了烦心事儿,不打官司、不花钱,同样可以消化矛盾纠纷,基层调解工作站(点)为市域治理和诉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山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裴永胜介绍,下一步,该院将加强系统化建设、整体化推进,促进中心化融合、层次化联动,实现端口化对接、节点化衔接,完善精品化设计、特色化打造,为焦作社会法治化建设注入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