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内经验

宝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优化营商环境装上“加速器”

今年以来,宝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总体要求,全力唱好优化营商环境“重头戏”,挖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应用深度,拓展招、开、评全流程线上服务的广度,持续做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加法”和压缩办事流程的“减法”,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先后荣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十佳机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先进单位”称号。

  当好服务市场主体“店小二”

  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零跑腿”。充分运用“互联网+”,推进公共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行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开标、电子评标的无接触服务,线下不见面、线上点对点,让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参与竞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的转变。2019年以来,平均每年为投标人节约投标成本约240万元。

  优化服务环境“不打烊”。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优化交易服务方式,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施“延时服务”“双休服务”、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一系列便捷高效举措,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标过程中的问题,招标人或代理机构24小时可在线自主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结果公示等交易信息,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运转的“最后一厘米”。截至目前,共开展节假日、八小时之外等“延时服务”400余次。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采取“一地多点”远程异地评标举措,推出“126”服务模式,凡是预算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200万元以上的勘察等服务项目、600万元以上的重要设备等货物采购项目,均采用网上远程异地评标的方式进行评审,极大提升了评标效率,缓解了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省企业资金与时间成本。截至目前,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交易项目52项。

  破解公共资源交易“紧箍咒”

  取消报名环节,投标“无障碍”。优化投标流程,延长投标时限,投标人于投标截止前可自主获取、提交投标文件,无需额外报名程序,为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有效降低企业参与竞标的门槛,提高企业参与竞争力度,使项目竞争更公平、更充分,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实行电子保函,资金“少冻结”。在全市率先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成24小时“电子保函”平台,投标人以较少资金自主购买电子保函,即可参与项目投标,避免投标保证金占据大量资金空间,有效减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以来,市场主体使用电子保函提交投标保证金189笔。

  开展流程可视,进度“全公开”。建成交易服务进度可视化系统,实现了项目进度流程全公开,通过有机串联各类分散信息、全面展现交易环节,方便交易主体清晰、直观地获取交易信息,掌握交易节奏,有力保障交易主体的知情权,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

  绷紧公共资源交易“安全弦”

  落实网络安全责任。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为引导,结合行业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学习,优化、细化环节控制,梳理、防范网络信息安全漏洞,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反馈和追溯机制,全面检查“不见面”开评标设备,优化网络线路,确保各项进场业务安全高效、平稳运行。

  加强系统防护能力。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升级改造,与测评机构、软硬件系统集成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等通力合作,针对现有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等级保护的要求,顺利通过信息安全等保三级测评。

  夯实廉政建设保障。开发标前廉政提醒系统,将语音软件嵌入开标评标电脑系统,招标单位、代理公司、评标专家使用电脑必须强制性听取廉政提醒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要求各方本着讲政治、守规矩、知敬畏、守底线的态度,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严守党纪法规和各项评标纪律,做到依法依规交易、廉洁交易、优质交易,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招投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