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让劳动者“人人持证”有一技傍身

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焦作市“强化能力作风 办好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图片1.png

(图为技能大赛显身手,不负韶华展风采。焦作日报记者 杜 玲 摄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提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5万人。

为此,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效发挥企业、院校、公共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四大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就业创业支持、技能竞赛、信息管理“五大体系”,实现培训、取证、就业、增收全链条综合施策,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今年前4个月,全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3239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73.23%;新增技能人才4001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0.12%;新增高技能人才13281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3.12%

510日上午,焦作市“强化能力作风 办好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同文,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浮成古分别围绕我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进行发布,就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积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举办或参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产业学院、网络学习平台等,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逐步实现全员持证。

强化院校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大力提升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能力,面向重点就业群体,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菜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

支持企业按照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确定评价等级、自主制定评价规范、自主确定评价方式、自主制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的政策,对本单位职工开展评价;支持院校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直接参加中级工评价,高等职业学校、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可参加高级工评价;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均可在清单内的机构免费参加评价。

允许院校从校企合作、社会培训评价等工作中获得合理报酬,由院校按规定自主分配;将世界技能竞赛获奖者、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纳入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适用人才编制政策,按规定办理入编入岗手续。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对新吸纳持证人员稳定就业,介绍持证人员实现市内稳定就业的企业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主体,给予相应补贴,对市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和大众创业项目等给予奖补。

深入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打造“怀川护工”“怀川农工”“怀川建工”“怀川文化匠人”“怀川电商”等焦作特色人力资源品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快办”“减证便民”行动。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研究制定《焦作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办赛,引导各县(市、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普遍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实现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全覆盖,形成全覆盖、多层次、梯次完备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评价信息管理体系

将补贴性培训评价项目、机构纳入系统,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评价电子档案。实现培训评价信息与就业社保、焦作政务服务网互联共享,提升“数治”监管服务效能。

对有培训意愿、符合补贴条件的劳动者发放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完善“发券—培训—评价—持证—兑现”闭环管理,优化对劳动者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

随后,于同文、浮成古分别针对焦作市在发挥各类培训主体作用方面有哪些举措,焦作市在推进评价体系建设中有哪些举措,企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如何参与“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